【优秀毕业生风采】陶旭:用奋斗书写跨界成长的精彩答卷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7-06浏览次数:18

在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有这样一位学生:他是课堂上成绩优异的学霸,在专业领域深耕不辍;是学生工作中运筹帷幄的骨干,用责任与担当服务师生;更是金融赛道上知行合一的追梦者,以跨界思维突破学科边界。从会计学专业的求知学子到徽商银行的职场新人,陶旭用奋斗编织出一张兼具专业深度与实践广度的成长图谱,书写了跨界成长的精彩答卷。

构建“三维驱动”精准成长体系

在专业学习的赛道上,陶旭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三维成长模型”。课堂学习中,他秉持“三个坚持”法则:坚持当日事当日毕的作业完成机制,确保知识消化的时效性;坚持以日为单位制定学习计划表,将宏观目标拆解为可执行的微观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的复盘策略,针对薄弱环节开展靶向训练。在时间管理维度,他善用数字化工具构建管理体系——通过手机备忘录搭建任务看板,每日预留2-3小时专属考证学习时段,并将周末划分为“理论巩固 + 实践拓展”的双轨学习单元。

谈及学业阶段规划,陶旭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系统性思维:大一如同学科勘探期,着重绘制会计学的知识图谱,建立学科认知框架;大二进入专业深耕期,通过高频次的师生互动机制,既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又深度破解学习困惑;大三开启实战攻坚期,用“模块化学习法”拆解考证考公目标,每个阶段聚焦特定能力模块的突破。 这种动态调整的规划思维,让他在保持学习节奏的同时,能高效达成学习目标。

在多维角色中锻造“平衡赋能”智慧

如何在学业追求与学生工作间搭建平衡木?作为学院团委学生会副书记,陶旭发展出独特的“时间矩阵管理法”。面对跨班级、多项目的活动统筹工作,他建立“分区负责 + 全流程管控”的运作模式—— 一方面发动班干部与团委成员形成网格化工作体系,另一方面构建“事前周密规划、事中动态监控、事后闭环复盘”的管理链条。为避免工作冲击个人规划,他坚持“双轨规划”系统:通过短期日程表与长期目标轴的联动校准,在保障组织运转的同时,确保个人成长轨迹不偏移。

在班级治理中,他秉持“温情管理”三大理念:以换位思考为支点,从师生真实需求出发设计解决方案;以快速响应为准则,建立突发需求的即时处置机制;以活动赋能为抓手,通过主题班会、专业沙龙等多元形式凝聚班级共识。这些实践让他在服务集体的同时,也将大一、大二的集体生活雕琢成同学们的温暖记忆坐标。

作为中共党员,陶旭将志愿服务视为价值践行的重要场域。疫情期间,他在家乡与学校双线作战:在校参与物资配送、核酸检测等一线工作,切身感受集体抗疫的精神力量;返乡后投身社区防疫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党员的责任担当。志愿服务教会他用共情视角理解社会需求,用责任意识践行使命担当。 

(右1)

在实践熔炉中锻造复合能力

在金融科技创新大赛的舞台上,陶旭展现出卓越的跨界整合能力。他以“智慧校园”为创新切口,通过深度调研校银合作痛点,组建起一支“专业跨界 + 价值观同频”的精英团队——成员横跨信息科技、金融、会计等多个领域,既保证技术落地的执行力,又形成思维碰撞的创新场。项目历经行业专家十余次打磨迭代,最终斩获安徽省一等奖,成为他"理论-实践-转化"能力的鲜活注脚。

银行金融科技部的实习经历,为他打开了认知职场的新窗口。在参与2项专利产品规划的过程中,他敏锐捕捉到校园知识与 职场应用的维度差异:金融机构更看重问题解决方案的落地性,比如业务流程优化与科技工具的有机结合。 这种认知促使他在秋招中精准定位职业赛道,凭借“学术竞赛成果+学生工作履历+实习实战经验”的三维竞争力,成功签约徽商银行蚌埠分行。

展望职业发展,陶旭勾勒出清晰的“五年进阶路线图”:前3年专注业务深耕,从流程执行者成长为精通银行全业务链的专业人士;中间2年启动能力升级,通过考取CFA一级证书,构建系统化的金融分析框架;5年节点迈向管理赛道,通过支行管理培训项目,锻造团队领导力与战略思维。他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业财融合”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以“独立思考 + 跨部门协同 + 客户服务”的职业三角,在金融行业创造独特价值。

(撰稿:融媒体中心记者 方璐璐;责任编辑:田甜;审核:徐德平 汪家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