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走进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中心开展现场教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学习。学习会由党委书记李铁范主持。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一行首先参观了黄山市新安江生态文明实践中心,全面了解了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发展历程、核心举措与显著成效。

集中学习会上,大家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摘编、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的致辞等。
会议要求,要筑牢精神根基。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学校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立足本职工作、紧扣地方发展需求、聚焦民生需求,让学习成果真正服务于地方生态改善和民生福祉。推动节能降碳、垃圾分类、生态绿化等举措落地见效,让校园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生动课堂;引导科研团队聚焦生态保护领域关键问题开展攻关,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地方生态治理的实际能力;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培养学生的生态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会议强调,要彰显服务担当。自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酝酿之初,我校便主动融入、积极作为,走出了一条高校服务生态保护的特色路径。助力流域保护制度落地,2009年,我校教师胡长玉就率先建议向国家申请建立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后续试点工作启动提供重要参考;学校生态研究团队多次开展流域生态调研,为流域生态保护规划、补偿标准制定等提供理论依据。筑牢流域生态修复屏障,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等组建科研团队,聚焦新安江流域水质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关键问题开展技术攻关。探索生态富民协同路径,学校以校地合作为抓手,将生态保护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助力沿线群众实现“护水”与“增收”双赢。
会议指出,要激活发展动能。构建生态特色学科体系,优化学科布局,推动生态学与环境科学、农学、旅游管理等学科交叉融合;建强科研团队,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重点科研项目等高级别课题,力争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拓展生态保护合作维度,依托黄山市绿色技术创新研究院,主动对接皖浙两省相关部门和流域沿线市县,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创新载体;培育生态建设专业人才,把生态文明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会议期间,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中心主任阮堂亮作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安江实践》专题报告,报告从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改革工作。
会上,科研处负责人汇报了黄山市绿色技术创新研究院相关情况。
撰稿、摄影:田甜;责任编辑:赵睛;审核:汪家庚 汪恭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