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下午,新华社参考新闻编辑部记者李明、汪瑾,新华社安徽分社记者周畅一行来我校开展学科专业建设专题采访调研。调研座谈会在文昌楼北409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委员、副院长方辉平,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旅游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经济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微专业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党委宣传部负责人主持。
方辉平代表学校对新华社记者一行表示热烈欢迎,感谢新华社对黄山学院的关注与支持。他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情况。他指出,学校锚定特色高校建设目标,以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作为关键突破口,积极主动对接安徽省和黄山市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做好学科专业调整“加减法”,全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积极投身微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稳步开展专业升级改造工作,持续提升专业建设内涵,着力构建“应用为本,综合协调,数字赋能,文旅特色”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周畅介绍了此次调研背景与目的。她表示,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大背景下,安徽高校积极响应,奋力前行。黄山学院在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微专业建设方面积极作为,走在前列,做出了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与会人员结合实际工作,围绕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学生就业与专业优化的契合度、微专业建设举措及今后努力方向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座谈会结束后,新华社记者一行实地考察了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与“聚酯合成及粉末”微专业合作企业黄山正杰新材料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及完成微专业课程的同学进行面对面交流。
(撰稿、摄影:赵睛;责任编辑:田甜;审核:徐德平 汪家庚)